據外媒報道,根據國際能源署5月30日發布的一份報告,2020年,全球電動車總量將從去年的310萬輛上漲至1,300萬輛;到2030年,電動車銷量每年將以24%的平均增速增長。
此份報告還證明了,隨著各國政府積極控制污染及溫室氣體,全球交通系統向清潔能源轉變的速度之快。目前,特斯拉和日產有部分知名電動車已上路,但是未來大眾、通用汽車和奧迪也將會宣布數十款電動車車型。
國際能源署高級能源和交通分析師Pierpaolo Cazzola表示,“電動汽車市場的動態政策發展將會帶動電池生產領域的投資,便于降低成本,保證電池生產規模遠遠超出目前。”Cazzol也參與了此份報告的寫作。
以下是此份報告的部分重點發現:
1.中國依然是最大的市場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2030年前電動汽車將占中國汽車銷量的四分之一,而去年該比例僅為2.2%。2017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中有超過一半來自中國,美國的貢獻次之。為了減少城市的空氣污染,中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推廣電動車。2017年,中國政府發布了雙積分政策,并將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征政策從2017年年底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
2. 電動車減少市場對于石油的需求量
2030年,全球輕型車保有量預計約為1.3億輛左右,國際能源署預測每天將減少257萬桶石油的使用量,基本等同于德國每天的使用量。去年,全球電動車車輛每天減少38萬桶石油使用量,基本是比利時每日消耗量的一半。
3.至少需要10多個特斯拉超級工廠級別的電池工廠
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得益于轎車和貨車等輕型車的推動,2030年電池需求量將飆升15倍。其中,中國市場有望占全球需求的一半左右,之后是歐洲、印度和美國。這也就意味著全球需要很多特斯拉超級工廠(Gigafactory)級別的電池工廠。特斯拉超級工廠位于內華達州,產能達標后將達35 GWh。
4. 公交也將電動化
國際能源署在報告中指出,到2030年,全球將有150萬輛電動公交,而去年僅有37萬輛。去年,電動城市公交銷量為10萬輛,99%是在中國。目前,中國深圳市擁有的純電動公交車隊,是全球第一,奧斯陸(挪威首都)、特隆赫姆(挪威中部港市)、哥德堡(瑞典城市)等北歐城市也有電動公交在運營。
5. 鈷和鋰需求量將大幅上漲
對于車用電池、手機電池和筆記本電腦的電池來說,鈷和鋰都是重要成分。未來需求量將上漲10倍,但是技術進步和電池化學成分的調整也有可能會大幅降低需求。鑒于全球有60%的鈷資源儲藏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因此電池生產商要努力展示如何持續提供產品。不過,此種局面也或將促進行業研究不依賴鈷的電池產品。 (轉自騰訊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