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軍:敬畏自然,嘗試“跨界”

                                              孫振軍:敬畏自然,嘗試“跨界”

                                              作者:[樸新成]  來源:[]    發布時間:[2017-02-13 19:04:32]





                                               

                                              2016年12月7日至13日,首屆中國(三門峽)白天鵝·野生動物國際攝影大展成功舉辦。在當下綜合性攝影節慶林立的各式活動中,這一國內首次聚焦白天鵝和野生動物為專題的攝影大展尚未啟動之時,就已吸引了業界的眼球,受到了影友的廣泛關注。帶著眾多好奇與疑惑,本報記者與此次攝影大展藝術總監孫振軍進行了對話。
                                               
                                              中國攝影報:與其他攝影節相比,三門峽此次舉辦的攝影大展邀請展有著怎樣的特點?
                                              孫振軍:國內目前與攝影有關的節慶活動,確實很多。三門峽攝影大展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中國(三門峽)白天鵝·野生動物國際攝影大展開拍啟動儀式,第二個層面是借啟動儀式做一次聲勢浩大的邀請展。這是我們這次攝影大展的一個特色。因為其他節慶活動都是在媒體上或者通過相關平臺發布征稿啟事,然后在下一階段才開始 ,而我們則是先聲奪人、隆重登場,先做一次邀請展,將許多名作、佳作集合起來先做一次重點展示,應該是大手筆、高起點。更重要的是,此次大展旨在傳遞一種理念:敬畏大自然、感恩野生動物。對于野生動物,我們需要一種感恩,一種真誠。因為它們除了能給予我們許多靈感之外,還能完成許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
                                               
                                              中國攝影報:首屆中國三門峽白天鵝·野生動物國際攝影大展主題為“藍色地球  溫馨家園”,副題為“母親河·天鵝湖”。能為我們介紹一下申辦這個攝影大展的籌備經歷嗎?
                                              孫振軍:從2014年開始有想法,從去年開始正式準備,今年正式啟動。今年年初,在三門峽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呂挺琳的帶領下,攝影大展前期工作小組與河南省文聯、河南省攝影家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大眾攝影》雜志社進行了交流接洽。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市長安偉對這件事也給予了超乎尋常的鼎力支持。經過多方協商之后,終于在2016年8月份初步擬定落地三門峽。
                                              無論是攝影節發源地還是世界其它地方,或者國內成熟的攝影節、攝影展,很少有專門針對野生動物的。因此,我們想舉辦一個有別于其他地方的攝影展。當然,并不是為出風頭、填補空白或壯大攝影類別為目的,而是從三門峽本土的資源優勢著眼的。三門峽是黃河之濱城市,近20年來由于生態環境的變化改善,成了遠近聞名的天鵝之城,也被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大天鵝之鄉”。鑒于此,我們想借機來呼喚一種理念:讓每年冬季都有數以百萬計來看白天鵝的游客,通過觀看白天鵝來近距離接觸了解與我們共存的其他野生動物:了解它們的生活狀態,體味它們的情感變化。
                                               
                                              中國攝影報:攝影大展的幕后工作是相當艱辛的,請問針對此次邀請展你挑選作品的標準是什么?在作品不符合主題的情況下,你怎么權衡展覽的理念與空間安排呢?
                                              孫振軍:此次大展活動的邀請展首先是開放包容的,但并不意味著混亂與隨意,它是以一座城的標簽“白天鵝”來結構和呈現所有的作品。由于參展作品水平的參差不齊,對作品呈現的未知,使整個展覽的規劃充滿挑戰。圍繞著作品及展覽空間、展線設計,與策展人或攝影師的溝通就成為非常必要的環節,許多問題及疑難也正是在這樣的溝通中得到了解決。
                                              現在攝影界有一種現象,就是互相之間的竭力模仿,這些片子很像,非常像。有些動作畫面太熟悉了,都似曾相識,很多還是經典動作。當然這類扎堆作品被斃掉了許多。在溝通的同時,我也在不斷思考:未來的攝影大展,以什么樣的展覽空間、什么樣的展覽方式、什么樣的規模,才能把白天鵝和野生動物這個主題做得更好。其實,許多人往往會陷入一種錯誤認知,展場并非越大越好、展線也非越長越好。一個好的展覽,體現的是策展人的策展理念以及他對作品內容、風格的把握,包括對展覽空間的整體設計和呈現。大展活動的承辦單位《大眾攝影》雜志社的徐艷娟,河南省攝影家協會的劉魯豫、羅勇,都給我提供了許多可具操作性的學術支持。
                                               
                                              中國攝影報:通過組織這次大展,您認為國內外野生動物攝影師的差異在哪里?
                                              孫振軍:攝影人對野生動物的認識應該有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用手和眼去拍攝,第二個層面是用眼睛和心去拍攝,第三個層面是用心和情去拍攝。我覺得國外的攝影家基本走在第三個層面,他們對野生動物有很多哲學性的思考?赡苓@種觀念上的差異在30-40年左右,我們的攝影師現在拍攝的東西跟國外攝影家上世紀60-70年代的作品有很多重復的地方,還在追求怎么把動物拍得漂亮一些。其實這都是很表象的東西,不能用人類傳統的文化觀點來看待動物,野生動物其實跟人是一樣的,我們應該通過展現動物的進化性、多樣性和可持續性來改變和挑戰人們傳統的看待野生動物的視角和感受。還有一個差異是國外的攝影家認為自己滿意的作品是很少的,而國內的攝影家經常認為自己的佳作有一大堆。
                                               
                                              中國攝影報:請談談你對下一屆大展的展望?
                                              孫振軍: 對于第二屆攝影大展,進行什么樣的策劃,取決于是否有突破性的、值得關注的作品出現。這里所講的突破性,并不是用“差別”掩蓋“品質”,在某種程度上,差異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水準和品質。如果能發現既有活力,又有差異性,同時兼顧水準和品質的作品,我們還會繼續增加攝影大展的單元,為更多的優秀攝影作品提供廣闊的平臺與空間。我有一個初步構想:下屆大展要從分類上下功夫。從這個角度講,邀請展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序曲。
                                               
                                              中國攝影報:中國的攝影師們,從三、四十年代一路走來,見證著激蕩變革的時代,也記錄了隨歷史顛簸起伏的個體命運。因年代和地域的差異,攝影師們形成相左甚至對立的攝影觀和價值觀,你從事攝影有近40年的時間,對攝影有獨特的認知與見解,能給我們談談你的攝影觀和價值觀嗎?
                                              孫振軍:其實,攝影、寫作是我的專長,而此次卻被委以攝影大展藝術總監身份,用現在時髦的話講,就是“玩跨界”。我是一位履歷很淺的攝影策展人,但我對攝影的接觸起源于1970年代末、專職于1980年代初的海軍部隊,師從伍振超、王振松等前輩。而令我感興趣的不是攝影藝術,而是攝影讓我在文字之外,找到了自己深入社會、深入生活的另一種方式。出任藝術總監,肯定會讓我找到了向廣大觀眾、攝影藝術家拜師的新路徑。對攝影的愛好加上對攝影背后的人文思考,可以讓我從中領會到很多關于攝影學術之外的問題。而讓我沒想到的是,從當年在海軍駐海南、西沙部隊首長將相機交到我手上要求我從事新聞宣傳時算起,一晃快40年了,這期間先后出版了《俺村人》、《2009•新疆》、《懷念冷酷》、《攝影場上有多不著調》等攝影類文集。
                                              作為策展人,進行什么樣的策劃,取決于是否有突破性的、值得關注的作品出現。這里所講的突破性,并不是用“差別”掩蓋“品質”,在某種程度上,差異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水準和品質。
                                               
                                              樸新成:您作為攝影評論家、三門峽攝影家協會主席,主要做了哪些組織工作?
                                              孫振軍:我認為地方攝影家協會一定要通過作為贏得地位,F在攝影的群眾性、廣泛性都非常好,因此我們在組織活動的時候會發動會員出主意、想辦法,三門峽市宣傳部也很支持,曾在2014年底和2015年初組織了三項活動和一個影展:第一個活動是中國攝影名家走進三門峽,云集了國內外近百名知名攝影家,到三門峽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白天鵝創作,通過他們自身的影響力,來宣傳三門峽白天鵝;第二個活動是中國媒體界攝影名家走進三門峽,他們具有傳播優勢,因為他們有傳播平臺;第三個活動是借中國知青攝影家協會在三門峽成立之際,組織了一次白天鵝拍攝采風活動。然后,我們把這三項活動征集來的400多幅優秀攝影作品于2015年春節前后,在北京舉辦了一個為期20天白天鵝主題攝影展,參觀人數達到30萬人次,社會反響非常好。
                                              我們還計劃申請相應的經費每個季度做一次培訓,從理念上告訴大家,不能只是簡單地拿著相機復制他人的作品,目前為止已經舉辦過7場講座?傊,攝協主席不是一個官職,而是一個總服務員,為大家提供一個展示平臺和相應的理論支撐。我認為要堅持面向基層、面向會員,為他們提供服務,只有做到這兩點,大家才能支持你,信任你。    (轉自中國攝影報)
                                              孫振軍:敬畏自然,嘗試“跨界”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