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洪洞縣霍泉申報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正式啟動☞洪洞啟動霍泉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申報工作,目前進入申報的關鍵期。
據悉,霍泉申報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將成為山西省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項目、全球首個引泉自流灌溉世界遺產項目。若申遺成功,將極大地提高洪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洪洞縣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促進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霍泉灌溉工程
霍泉是縣境最大的泉源,先后開挖有南、北干和東風 3條主干渠,在泉源引水澆灌著霍泉灌區和南垣灌區的 20余萬畝土地。
據廣勝寺下寺水神廟碑文記載,開挖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年)的南、北霍渠,歷史上就澆灌著洪洞、趙城兩縣 4萬余畝土地。
霍泉北干渠 原名“北霍渠”,全長14.28公里,下有三支、四支、六支、七支、八支5條支渠,全長22.9公里,有20條干斗渠,全長60.5公里,共計有建筑物191件。由泉源(海池)引水七分(發水量總數的比例)向北澆灌廣勝寺、明姜、趙城、南王、圣王等5個鄉鎮,67個村,灌溉面積5.0231萬畝。

▲分水亭,“趙七洪三”。
霍泉南干渠 又名“南霍渠”,舊時渠口寬6尺九寸,得水三分,又稱“三分渠”。灌溉著原趙城縣道覺等4村,洪洞縣曹生等9村0.69萬畝土地。新中國成立后,在人民政府領導下,為充分利用水利資源,提高渠線高程,擴大灌溉面積,擴建了南干渠(即虎頭山工程),全長18公里,下有支渠兩條,長13.109公里,斗渠25條,建筑物127件,通過擴建、改建、配套完整了工程輸水體系,保證了大面積灌溉;羧细汕鹘浀烙X、東灣、三條溝、王子莊、石溝、東周壁等8個村莊,灌溉著廣勝寺、蘇堡、城關3個鄉鎮的21個村莊,受益面積2.6928萬畝。
東風渠(霍泉新南干渠)是從霍泉引水,流向東南注入曲亭水庫的地下輸水暗道。興建這項工程目的主要是充分利用水源,解決南垣有地缺水的矛盾,同時解決霍泉南干三支灌溉用水和縣化肥廠用水以及沿線8處電灌用水矛盾。1975年3月18日破土動工,1979年12月1日通水受益。使霍泉余水輸入曲亭水庫,解決南垣十多萬畝土地灌溉用水。該渠全長19.2公里,暗道占93%。渠道為矩形,渠寬2.4米,高2.3米,渠道縱坡1/2700,過水量4m³秒?偼顿Y587.85萬元,其中國家補助421.56萬元,地方財政撥款46萬元,地方自籌20.3萬元,山西焦化廠投資100萬元。該渠道途經廣勝寺、蘇堡、曲亭3個鄉鎮的8 個村莊,跨越炭窯溝、石姑姑河、富裕溝、洞峪溝、火石溝、三條溝、二條溝、汾西溝、洪安河、黃腰溝、屯兒溝等11條大小溝澗,穿過虎頭山等4座山。工程有倒虹吸3座,土洞19個,石洞3個,涵洞6座,石拱渡槽和薄殼渡槽6座。
來源:洪洞588信息網